心理健康资讯

孩子受创应远离心理障碍!

2017-08-22 05:43:21 来源:
分享:

孩子受创应阔别心理障碍,某些经历创伤性事件的孩子会认为是由于自己不好,所以可怕的事情产生了,孩子受创应远离心理障碍。大多数孩子对做过和想过的1些事情感到很内疚,认为产生可怕事件是对他们的1种惩罚,惧怕这样的惩罚再次产生。

不管是产生自然灾害事件还是人为灾害事件,当受害者身体的伤害愈合以后,孩子受创应远离心理障碍,他们是不是还能像以往那样面对生活?是不是还对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充满希望?是不是还能感觉到生命的意义?

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们的临床研究表明:1个人在1生当中暴露于突发创伤性事件的几率是:男61%、女51%。孩子受创应阔别心理障碍,突发创伤性事件(不管是自然的灾害,孩子受创应远离心理障碍,还是人为的灾祸)除给当事人带来身体上的伤害之外,更重要的是给其心理和精神上带来更大、更严重的伤害,和由此酿成的思惟方式、情感表达、价值取向和对生命价值看法等人格上远期的变化。

严重的受害者会表现出1些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如急性应激障碍(AS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对1些儿童受害者,创伤性事件的经历使他们梦魇连连,惊骇不安,给他们正常的心理发育带来严重的影响。等他们成年后,这些创伤性的经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学习和工作效力,使他们感觉到人际间是不安全的,生命是非常痛苦的。

据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的统计数据估计,1990年中国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产生率是115/10万,得病率279/10万。孩子受创应阔别心理障碍,而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创伤性事件所致使的最严重、致残率较高、目前没有很好治疗办法的1个远期精神障碍。

但是,对创伤性事件受害者进行不同时期的支援可以减轻他们急性应激反应的程度,对那些比较严重的受害者进行初期的心理干预能够禁止或减轻远期心理伤害和心理障碍的产生率。对已出现远期严重心理障碍的受害者进行心理治疗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水平,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所以,在创伤性事件产生后,有组织、有计划地为受害人提供心理支援和干预是非常有必要和成心义的。

孩子受创应阔别心理障碍,目前针对创伤性事件受害者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方法有:家庭医治、聆听诉谈医治、游戏医治、认知行动医治、眼动脱敏与再处理等。应激反应严重的受害者可以适当辅助药物治疗。所有这些医治都必须由专业心理治疗师或精神科大夫实施。

父母们需要做的是应用足够的身体语言和安全的态度让孩子感觉到并确信:他们仅仅是对过去的事件做了1个不好的梦,孩子受创应远离心理障碍,事件已过去了,有爸爸、妈妈,医生、护士和许多可信任的亲人在他们身旁,现在是安全的。在孩子醒来的时候,父母不要躲避有关创伤事件的话题,要尽可能鼓励孩子谈出自己心中对事件的感觉、情绪和看法,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和孩子1起1遍1遍地表达。孩子受创应阔别心理障碍,如果有的孩子不能回想起所产生的可怕事件,父母可同孩子交换和沟通,并让孩子知道究竟产生了甚么。

与孩子交换创伤是非常重要的初期心理干预进程,许多父母其实不知道这1点,他们常常认为事件过后再与孩子谈论这个可怕的问题会让孩子不高兴和心烦,惧怕加重对孩子的刺激。但是,和孩子1起躲避所经历的创伤,或让孩子把创伤记忆压抑在心灵深处,会对其心理发育造成影响,增加远期精神障碍产生的可能性。父母绝不能把创伤记忆留给孩子1个人处理。与孩子交换创伤,受害的孩子才有可能度过心灵的考验,把出现远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减到最小。

父母要坚定地让孩子感觉到他们是好孩子,产生这类可怕的事情不是由于孩子的毛病,这是1件不可控制的事件。父母们要常常不断地对孩子强化这1点。还有1些孩子会变得非常胆小,特别是独处常常会表现出恐惧和惧怕的情绪。1些孩子会有退行表现,比如变得胆小、缠着父母不放、动不动就哭闹、对父母特别依赖等。在创伤性事件产生后的早期,这些是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父母要承认和宽容孩子的这类行动,不能要求孩子马上摆脱和消除。

孩子受创应阔别心理障碍,很多受害孩子的父母会有深深的内疚感,这个时候最需要把你们的精神能量全部集中到孩子的情感上面,帮助孩子从心灵创伤中走出来。如果你们此时感觉非常痛苦和力不从心,不能为孩子的康复提供更好的帮助,希望你们能求助其他成年人或心理卫生工作者来完成这项必须的任务。

对几位受害的老师,在这1段时间内,其亲人和家属也应当给他们提供一样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孩子受创应阔别心理障碍,如果受害的孩子和老师在事件产生1个月或更长时间后,依然出现睡眠、情绪或行动上的问题,要及时求助于专业医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