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资讯

打招呼方式背后的心理动因有哪些!

2017-08-22 07:43:21 来源:
分享:

·在社交礼仪中,打招呼方式背后的心理动因,打招呼是非常重要的1门学问,它可以体现出人们的修养和素质。通过视察对方打招呼的方式,我们能够看透他人的心思,洞察人们的心理活动。

在打招呼的时候直视对方的人在交往中常常具有攻击性,打招呼方式背后的心理动因,想通过打招呼来摸索出对方的虚实,并暗自思量如何让对方占下风,让自己在气势上压过对方。同时,也表示对他人的戒心和防卫之心。

与这类人打交道要讲求策略首先要做的是保护好自己,不轻易暴露自己的劣势,否则将被对方看轻;然后,见机采取下1步行动。

打招呼时不看对方的眼睛,打招呼方式背后的心理动因,而将眼光移往他处,这类人通常都胆小怕事,特别怕见陌生人,但这不表示他们狂妄,而是其自卑感在作怪。他们为人处事没有自信,而且犹犹豫豫。不过,当女孩子对某位异性心存好感时,常常也会故意不正眼看人,即便是与她面对面相遇,她也会采取把眼光转向别处的做法。她们其实只是放了1颗烟雾弹,是在用相反的方式提示对方她们已敞开了胸怀。

打招呼时,打招呼方式背后的心理动因,会故意退后几步的人,也许自认为这是1种礼貌或是忍让,但他人却会认为他们是成心谢绝人,故意拉开距离,打招呼方式背后的心理动因有哪些。之所以出现成心识地后退的现象,打招呼方式背后的心理动因有哪些,多是由于他们有防卫和警戒心理,对交往有所顾忌,恐惧;或想通过这类让渡空间的方式表达谦虚,让交往可以顺利进行并向深处发展。

假设某人和你打招呼时,绝不顾忌地拍你的肩膀,这类动作,正好表示他对你丝绝不畏惧,并想以此显示出他的优势地位,让你别轻举妄动,否则他会展开强大的攻势,逼迫对方的心理状态处于劣势。固然这类动作也常出现在相当密切的朋友之间。

有的人从不跟他人打招呼,即便是同学或同事迎面走过来,仍然不打招呼,这说明他们具有孤僻症的偏向,而且非常自视清高。

他们在工作与学习当中常常是孤军奋战,打招呼方式背后的心理动因。虽然勤奋,但结果总没有理想中的那样美好。还有1种情况是他们太过繁忙,在走路的时候保持思索状态,1经遇到熟人,仓促间很难想起对方的姓名,打招呼方式背后的心理动因有哪些,只好干瞪眼,或把头1低继续赶路。

有的人看到熟人绕道行走,打招呼方式背后的心理动因,就像蔺相如看到廉颇1样,老远就回避开去。出现这类情况主要有3方面的可能:1是由于心虚,他们1定做过对不起对方的事情,最多见的情况是欠债不还;2是那个熟人令他们讨厌透顶,他们实在不愿意和其打招呼,哪怕是擦肩而过;3是有自卑偏向,羞于见人。

小明今年15岁,是某学校的初2年级学生,成绩1般。进入这所学校两年以来,从不跟同学主动打招呼;遇到老师后,更是远远地就躲避开了。同学们认为他很清高,老师以为小明对自己有偏见。

其实,小明是非常想与老师们打招的,为此他很苦恼。后来,在心理医生的指点下他终究明白是自己有自卑偏向,他嫌自己有些结巴。

打招呼方式背后的心理动因,现代社会是1个交往的社会,“老死不相来往”,不与人交往是很难生存的,因此要从打招呼做起学会与人交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