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资讯

与盲人相处不能有错误心理!

2017-05-27 12:02:11 来源:
分享:

盲人就是眼睛失明的人,这对1个人来说打击很大。因此,我们与盲人相处不能有毛病心理,与盲人相处不能有错误心理,他们比我们坚强,英勇,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对1些不懂人机交往关系的人来说,不知道如何正确和盲人朋友相处,下面为大家讲授1下。

1、切勿过度怜悯

视力残疾人“生活在黑暗当中”,失明导致对环境信息取得的丧失和对环境有效控制能力的丧失、视力残疾人学习的不便、生活的艰辛、求职之不容易……使得视力残疾人这1社会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更容易为人们所怜悯与关注。其实对视力残疾人的怜悯之心是理解、关心、帮助他们的基础,但唯一怜悯是不够的,视力残疾人也是与普通人1样同等的人,他们渴望得到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国外由于盲人教育特别是盲人初期教育发达,盲人的能力和社会地位与普通人相当。

2、不要带着恐惧交谈

由于视力残疾对个体的伤害相对更加“残酷”,人们总是把对黑暗的恐惧从“盲”迁移到视力残疾人身上来:“宁可死也不愿意盲”、“失明比死亡更可怕”、“1死百了,失明是活受罪”……加上视力残疾人生活的艰巨、外貌的异常等会让更多的人对视力残疾心存恐惧。其实视力残疾人和普通的人1样,其实不可怕;相反,他们作为视力有残疾的人生活在视觉社会里,处处都感到不方便,他们对这个世界也有1中恐惧心理,因此双方的交换和理解非常重要。

3、阔别迷信

1提起盲人,有些人马上还会与“算命”、“报应”等封建迷信联系起来,与盲人相处不能有错误心理,觉得盲人神秘的同时也觉得盲人的“可畏”。人们常常迷信盲人的“聪明”、“灵验”,其实不然,盲人都是从不同的来者中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加上简单的心理推导而已。本来我们对其期望值低(小瞧了他们)也是使自己惊讶的另外1个缘由。

4、视力残疾就是看不见

绝大多数普通人1听说“视力残疾”马上就会认为是“眼前黝黑1片”、“暗无天日”……,而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两种,低视力有部分视力是不用分辩的。即使在“盲”类中,真正“全盲”的也只是极少数,大多数“盲人”都还有1些剩余视力。

5、不要感到神秘

1提到盲人,许多人的第1感觉常常是比较神秘:眼睛看不见,历来不撞到树上,也不会撞到墙上,他们的耳朵特别“尖”。其实不然,据许多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反复测试认为:从解剖生理方面来讲,与盲人相处不能有错误心理,盲童的听觉器官与普通人的并没有明显的器质性变化,所不同的是盲童的听觉器官被迫取得了更多的刺激机会,感觉功能得到了强化,与盲人相处不能有错误心理。

所以说,与盲人相处不能有毛病心理,由于这些都会给盲人朋友造成1定的心理伤害。盲人朋友是社会需要关心的1类人群,除关心更重要是尊重,不要带着有色眼镜来看他们,那是在伤害他们,增加他们的心理自卑感。

推荐浏览:残疾人心理健康更需要重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