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平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人对富人是嫉恶如仇啊,这个就是仇富心理,那为什么会出现这钟仇富心理呢,为何而起?为什么我们可以尊重国外的比尔盖茨,而对国内的那些富豪、成功人士戳之以鼻,现在,小编采访了心理学家,求解仇富的心理。
记者:能否谈谈仇富心理是怎样产生的?
陈禹安:社会心理学里有1个社会比较理论。当人们缺少1个明确的客观标准来对自己的地位、财富等进行衡量时,为何很多人会有仇富心理,就会以身旁的其他人为标准来参照对比。这样的比较可以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向下的社会比较会让我们感觉良好,为何很多人会有仇富心理,但向上的社会比较却会让我们产生挫折感。
这类挫折感被称之为“相对剥夺效应”。比如,某人具有1辆奥迪轿车,也算是经济上的成功人士了。但如果他的邻居具有1辆保时捷,就会让他自愧不如,从而剥夺了他先前的成绩感,虽然他的绝对财富并未有1丝1毫的损失。
仇富心理实际上就是向上社会比较的结果。中国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成果斐然。大多数人的经济状态与本身相比,有了长足的提升。这本来是值得高兴的好事。但是,当他们以少数1部份占据了财富金字塔顶真个富豪阶层为比较基准时,“相对剥夺效应”就产生作用了,他们会觉得自己简直太“穷”了。当他们进1步得知,这些富人的财富可能来自“原罪”,并不是靠单纯的个人奋斗所得,就会加重他们的不公平感。如果社会暂时还不能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社会阶层上升通道(制度化的保障),使他们有机会改变自己在社会阶层坐标系中的位置,那么,相对剥夺带来的挫折感就无从排泄,也无从改变,积酿日久,就变成了仇富心理。
记者:但是感觉上好像中国人的仇富心理更严重些,这又是为什么?
陈禹安:我想大概有3个方面的缘由:
首先,中国的社会,几千年来1直是奉行集体主义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人际关系更加紧密,相互间的交往依赖更强,在相当大的范围里遵守统1的规则,从而为社会比较提供了肥厚的土壤,为何很多人会有仇富心理。而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不患寡、患不均”的文化1直深入人心。像美国、澳大利亚这样奉行个体主义的社会,大家各行其是,各有标准,从而相对不容易产生社会比较。所以,文化差异是中国人显得特别仇富的重要缘由。
在中国发展之前,大家都很穷,所以不会有这个问题,而国外经太长时间的发展进程,对贫富差距相对来说稀释了很多,而中国人对短时间内接受并且消化贫富差距问题,还是有点困难的,加上社会很多不公平的竞争,会带来很大的挫败感。还有很多在网络上面炫富的人,更加加深了中国人对富人的敌视心理。
相关新闻
上一页:一些生活中需知的心理健康知识
下一页:十年后的心理能通过负面情绪测出来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