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资讯

逆反心理是种超限效应!

2017-05-02 13:54:52 来源:
分享:

很多人会发现,当自己遭到外界的1些压迫或压力的时候,内心会产生很大的反感,或是各种不耐烦的现象都会表现出来,这都是比较典型的逆反心理表现。为何人会有逆反心理呢,逆反心理是种超限效应?下面我们就去揭开逆反心理的缘由。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量、过强或作用时间太久,从而引发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逆反心理是种超限效应,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究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逆反心理是种超限效应.吐温不但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而这类由于剌激过量强或作用时间太久,而引发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捉住你的听众,关键在开始的3分钟

如果你在做1场报告,抑或是1场演讲,开始的3分钟很重要。你必须在3分钟内进入你的主题,必须在3分钟内以你的魅力捉住听众。全部的演讲进程要逻辑清晰,层层推动。演讲进程中要设计腔调的变化,意境的变化,力求在“中场”也产生“3分钟效应”。在1个大型的论坛上,更要控制好自己的时间,用好3分钟和310分钟,重点内容要在30分钟内讲到,主讲内容控制在40⑸0分钟。时间1长,听众的精神会疲劳,注意力会分散。有1种人被叫做“麦霸”,说的是这类人很恋麦克风,喜欢拖场,却不知他后面的信息已很困难被听众接受了。小学的1堂课是40分钟左右,大学的1堂课是50分钟,这是经验的结晶。

两个人交谈的时候,一样要注意节奏,控制时间,重要的内容要在前面的310分钟充分交换,切忌铺垫太长。如果你发现对方已开始看表,或注意力开始分散,开始东张西望,你的谈话就要准备结束了,结束的时候比较好把你的态度或观点再总结1次,这样效果较好。

指点你的下属或帮助你的同事的时候,也要讲求艺术。就1个问题,多是他的1个毛病,也多是你给他的1个建议。要捉住1次机会深深地给他说透,然后给他时间让他领会和接受。过1段时间还没有改变的话,可以再找1个非正式环境提示他,点到为止,同时做出想耐心凝听他意见的样子,如果他没有反驳,就可以够说明他是会接受的,以后你要做的就是在时间上给他些压力,令他尽快改变,在类似的事情行将出现的时候提早给他1个提示,帮助他克服。切忌就1个问题在短时间内3番5次地跟他讲,反复向他强调,这样,你很容易得到“婆婆妈妈”的雅号,还会让他对你产生厌烦的心理,逆反的心理,不利于你们往后的沟通与共事。

超限效应,对做广告宣扬也有1样的启示。1个创意很好的广告,第1次被人看到的时候,另人赏心悦目,第2次被人看到的时候,会让人用心注意到他宣扬的产品和服务。但如果这样好的广告要在短时间内大密度轰炸的时候,就会使人产生讨厌之感。所以,广告宣扬是需要有1定的密度,使需要从多维度刺激消费者的感官,但要适可而止。

出现逆反心理,也是1个正常的心理表现,但是我们也应当学会适可而止,特别是对青少年时期的孩子而言,越是逆反的心理,越容易驱使他们去做出1些不理智的行动,所以家长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保健也应当注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