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资讯

忌妒的心理机制是什么!

2017-04-28 01:53:35 来源:
分享:

为何见不得他人好?在我们的身旁,总是会存在1些现象,当发现自己身旁的人,在1些方面超出自己的时,内心都会觉得很妒忌,有的时候乃至会忍不住去诋毁几句,其实这就是非常典型的,见不得他人好的表现。

见不得他人好缘于妒忌

妒忌情感从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关系中孕育,其根源在于占有欲没有得到满足。在面对“人好我差,人有我无”这样的现象时,心里便不是滋味,潜意识中希望占有属于他人的东西。当没法占有他人的东西时,便去破坏他人的东西,力图把他人拉回到和自己1样的起跑线上。妒忌人的人常有挫折感和愤愤不平的情绪,这类情绪很容易相互感染,所以,他们很容易抱团去对付那些优秀的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是这个缘由。

由妒忌而产生掣肘、造谣中伤、孤立他人等种种行动,都属于消极行动,对人有害,于己无益。妒忌他人的人常常把精力用于对抗而不是发展,终究自己也得不到发展和进步,害人害己。战国时期军事家庞涓就是由于妒忌,加害自己的同学孙膑,使孙膑手足残废。但在最后的魏齐之战中,急功近利,丧失了正常的判断,结果死于孙膑手下,忌妒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庞涓之妒,可谓到达疯狂,结果害了他人,也送了自己的性命。

妒忌的心理机制

妒忌和对抗的心理基础是占有的愿望,而不是发展的欲望。如何理解这句话呢?通俗地讲,忌妒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占有的愿望是关注如何去占有1块蛋糕中更多的份额,而发展的欲望是研究如何做出更大的蛋糕,忌妒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好妒者认为,人只要占有了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可以获得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感觉,而事实上并不是如此。好妒者常常是属于自我评价很低的人群。妒忌情感是不可避免的,但正确认识自己的妒忌情感,自觉避免消极行动是可以做到的。好妒者应当把他人的成功,他人的“好”视为对自己的鞭策和挑战,从自我发展中提升自我价值感,而不是试图以打击他人来抬高自己,忌妒的心理机制是什么。

心理健康专家介绍,见不得他人好,都是由于心理问题酿成的,是内心的1种妒忌心理,每个人都会有1些妒忌心理,所以最主要的,还是要自己学会去控制,不要让你的妒忌心发展成为1种欲望,这很容易驱使你,做出1些不理智的行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