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些人从小到大都是被人赞美的,因此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赞美,总是把自己培养成1个不说则已,口拙到底有什么心理因素存在?,1说就不会让人挑毛病的性情。如果有1次说错,那么今后就会在说话的时候变得口拙。那末,口拙有何心理因素存在呢?
1、寻求完善,怕出错。有些人1路是被赞美过来的,所以为了取得他人的认可,他习惯于让自己不说则已,1说就让人挑不出错来。只要1次被人纠错或嘲笑,那末他下次就积累了紧张的因素,为说话人为制造很多心理障碍。
2、强烈的防御心、戒备心。有1部分人,把对他人的防御埋藏在潜意识中。他们的意识希望和他人交换顺畅,但潜意识总是发出“祸从口出”的刹车声。表现就是纠结,自己想的和做的拧着。
3、阴影效应,缺少安全感。儿时被父母或老师严厉管束的孩子,在领导和权威眼前会下意识地不敢说话。而被兄弟姐妹比下去的孩子,面对同龄人内心总是有自卑感,或他曾被陌生人欺骗过,就此不再随便和人搭腔。
4、兴趣爱好单1。很多人发现,自己在1个环境里仿佛圈外人,同事讨论的话题自己不感兴趣,自己感兴趣的好像没人回应。每当大家凑到1起聊天,他插不上嘴,总感觉被冷落在1旁,心里很不好受。
5、慢热型性情。你与环境融会的速度慢些,比如从陌生到熟习,人家用1个月,口拙到底有什么心理因素存在?,你可能需要1年以上。
有的时候,如果你交谈的对象其实不怎样说话,只是你1个人再说,那么你可以理解1下对方。毕竟在生理学上来讲,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总有那么几天是不想说话的,或是由于工作太劳累,没有甚么精神,所以语言功能也会遭到阻碍。
相关新闻
上一页:直觉强大的人有什么特征?
下一页:战胜儿童自闭症 专家献5招
相关问答